文|地理热叭
编辑|地理热叭
前言:为啥说航母的出现直接导致了海军作战方式的巨大变革?在高精度导弹飞速发展的今天,它真的是活靶子吗?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海上霸主航母的前世今生。
第一个问题:航母是怎么出现的?什么是航母,说白了就是搭载大量飞机的水面舰艇。所以说航母的发展和飞机是密不可分的。话说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主动力飞机。正常情况下大家的思路肯定是考虑如何使用这种交通工具,大概就是怎么把价格打下来,提高稳定性,说白了就是民航发展的路子。
但是有些军事上比较敏感的人却看到了新型作战方式的可能。比如当时有人想开着飞机丢炸药包,或者开飞机带把机枪来一招从天而降。当然还有些脑洞更大的,想着既然飞机有搞头,舰艇也有搞头,那么飞机加舰艇有没有搞头?当然,这种想法也不是凭空瞎想,毕竟舰艇作
战半径有限,等到你能打到对方的时候自己也就在对手的射程内了,而从空中打击水面舰艇以及敌后重要点位在当时就属降维打击,反制措施很少。所以这种舰艇加飞机的玩法其实是想获得战场的单方面优势。
大家一开始的玩法是发明一种水面飞机,就是飞机底座有一个浮筒,能够在海面上漂浮。使用的时候把舰艇当做运送飞机的工具,接近目标之后把飞机投放到海面上,然后从海面上起飞,进而发起进攻。但是这种方式有个比较大的缺陷,一旦海面上风浪比较大,别说起飞,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搞沉了。所以这种技术路线就被放弃了,那怎么办呢?最好是能够从舰艇甲板上起飞和降落。
说干就干,1910年美国一名飞行员就完成了从停泊的舰艇上起飞的记录,紧接着第二年这名飞行员又成功完成了在停泊舰艇上降落的创举。看着好像还挺简单是不是?然后开始上难度,在航行中的舰艇上起降。这一下问题就来了,一名英国的飞行员就在尝试复刻此前的成功降落时不幸失败,机毁人亡。尽管难度不小,各国都不约而同的被这种崭新的战法所吸引。1918年7架飞机从英国舰艇起飞,轰炸了位于德国的飞艇基地更是让这种崭新的作战样式大显神威。二战时期日本在太平洋发动对美国的珍珠港袭击采用的也是航母作战,基本上奠定了航母在海上作战中的霸主地位。
各国在海军建设上也算是转变了思路。要知道此前,海上的主要作战样式还是像甲午海战那种传统类型,信奉的就是大力出奇迹,追求大口径强火力。所以主战装备就是巡洋舰、驱逐舰、战列舰这一类追求制海权的船舰。但是航母实际上已经变成了追求制海权与制空权并重的大杀器,因此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个问题:如何击沉一艘航母?随着高精度导弹的广泛运用,关于航母已经不合时宜,一旦开战就是铁棺材等论调也越来越多。那在战争中击沉航母的想法可能性如何,是不是没有用武之地呢?实际上,就目前来看击沉航母还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要知道作为一个作战平台,其舰体本身的作战能力十分有限,因此通常都是以编队形式出现。这个编队里通常包括巡洋舰、导弹驱逐舰、反潜舰艇等不同功能。实际上是构建了多层次的防护体系。
如果想要击沉航母无非两种方式,一个是水下攻击,另一个是从天而降的导弹打击。但是就像我们前面说的,航母编队的水下防护力量强大,很难有潜艇可以悄无声息靠近编队。而且水下双层壳体本身也具备一定程度上的防护能力。美国曾做过一次实验,通过水下预埋18吨TN-炸药的方式检测航母防护效果,结果显示问题不大。
这样一来,从天而降的打法似乎更有优势。虽然有技术宣称可以用导弹打击移动航母,但是目前还未在实战层面加以检验。且不说导弹对航母的伤害效果如何。导弹能否冲破层层防护打到航母本身就是个问题,编队的导弹防御系统包括巡航导弹、舰炮、电子干扰装置,甚至是新型的激光武器都能成为有效拦截导弹的有力武器。所以击沉航母并非易事。
第三个问题:搞航母为啥那么难如今,航母在海战中的霸主地位是早已经过实战检验的结果,再加上全球第一的美国背书,按道理说各国都应该大力发展航母,但实际情况是,世界上拥有航母的国家并不多,为什么呢?主要两方面原因,一个是造价高,另一个是技术难突破。
就目前来说,一艘大型航母的造价在数十亿美元,如果能够发挥作用还要配套相应的舰载机,整个造价就在上百亿,这还没有算上日常使用维护的开支,这也是为啥号称世界前列的军事强国俄罗斯只有一艘航母,就这仅有的一艘还因为维修在船坞里趴窝了好几年,实在是没啥钱。俄罗斯尚且如此其他一些小国就更别说了。
其次就是技术难题,为啥普通舰船很多国家都可以造,但航母难度那么大。首先就是体格大小,最小的航母也是数万吨,这就已经超出很多国家的制造极限了。强大如美国现在也只有一家能够造航母的船厂。技术细节上的问题就更多了,简单举几个例子。飞机起降直到现在依然是一个大问题。
首先说起飞,航母是很大,但是长度也只有区区几百米,这可比民航客机的跑道短多了,而军机的飞行速度要比民航的速度高得多,因此要在那么短的距离达到起飞就是个难题,一旦速度达不到飞机拉不起来就可能掉到海里,这都是发生过的案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技术人员也想到了很多办法,比如说最早的在甲板的边沿设计一个大概十几度的跃升弧度,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很多老式航母都是这种翘起的甲板。
但是这种问题也很突出,首先就是弧形不利于停放更多的飞机,其次跑道使用效率也比较低,战时的作战效能就会差很多。最好的设计肯定是平面甲板,所以后来技术人员就想到了弹射的方式在短距离内给飞机加速到起飞速度。这里面又衍生出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的不同路线,在技术层面上电磁弹射难度更大但是起飞效率更高,一般来说蒸汽每次弹射后需要间隔两分钟进行充气,电磁弹射的间隔只需要半分钟。这背后都是大量的技术积累。
再说降落,同样也是个高危动作,在高速运动下飞机的姿态在降落时很关键,一般机身和甲板的合适角度为三度,差一点都会导致机身损毁,如何保持固定角度降落尤其是在巨大风浪条件下对于飞行员来说是巨大考验,所以舰载机飞行员也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而且要知道战斗机,飞行时速可以达到数百公里每小时,如何停在长度几百米的跑道上也是个巨大的难题。
这里就涉及到阻拦索的发明,就是飞机着陆甲板后尾部落下一个钩子钩住在甲板上的几条相距十几米的阻拦索。换言之,飞行员要在时速上百公里的情况下在落地的瞬间钩住其中一根阻拦索。那你说既然这样咱慢一点不就好停了吗?这就涉及到我们前面说的起飞问题了,因为飞机总有一定概率勾不住阻拦索,一旦没有钩住,飞行员就要把飞机拉起来找机会继续降落,而一旦速度太慢飞机很容易拉不起来一头扎到海里。还有涉及到甲板材质、动力轮机、电子设备集成等各方面的技术每一项背后都是大量的技术积累,不是随随便便一个国家就能解决的。
最后一个问题:那么航母都有那些分类呢?最简单的分类方式就是排量。其中3万吨排水量以下的是轻型,3到6万是中型,6万以上是重型。像中国的第三艘国产航母福建舰就是排水量8万吨的重型航母,美国的10艘尼米兹级航母也是这一档的存在。可别小看这种数量上的不同,这背后代表的是制造业的差距,就拿泰国来说,虽然也有一艘,但已经小到跟普通船舰差不多的体量,所能发挥的作用显然也有限。
其次从动力上划分可以分为核动力和常规动力。听起来就知道核动力的肯定更加先进,目前除了美国之外,就只有法国有一艘中型核动力。毕竟全世界能够掌握核能源使用技术的国家就那么几个,这些国家里面还要考虑船舶制造能力和两项结合的难度,因此目前来说具备大规模制造技术也只有美国一家。
那么常规动力相比差在哪呢?主要是能源的输出功率以及续航能力上的区别。直白说就是,核动力跑的更快,能源也不用时不时就补充。以美国核动力航母为例,其时速可以到30节,差不多每小时五六十公里。而且其提供的电力可以供一个中小城市使用,核反应堆的核燃料能够满足一二十年使用。
不过虽然能源不同,但实际上航母动力转化的方式并没有太大不同,无论是核裂变还是烧煤,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产生的热量把水烧成蒸汽,然后推动汽轮转动,通过传动轴为航母航行提供动力。本质上是把热能转化为动能和机械能。怪不得有人说,人类几千年的科技进步,到现在还离不开怎么把水烧开这件事。
当然凡事也有例外,常规动力并不意味着一定很慢。比如说福建舰航速并不比核动力航母慢,但是核动力肯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在核能应用上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和航母进行结合也是一种必然。然后就是根据用途不同,又可以分为进攻、护航、反潜等等。这些区别主要根据航母搭载的舰载机不同加以区分,比如有些搭载的是战机就是攻击型航母。
好了,今天咱们就讲到这里,感谢您的观看,我们下期再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