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又到秋季了,隔壁日本海自预计要在下个月,下水第四艘“大鲸”级潜艇。这款公认吨位、动力性能位居全球顶尖,已经服役两艘的先进装备,是日本海自多年在潜艇领域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国航母编队在东海以及西太活动时,不可忽视的水下对手。有意思的是,在70多年前,日本海军也曾以一批性能先进的潜艇,与对手航母编队在太平洋上厮杀,期间表现以及最终结局,对今天依然颇有参考意义。
▲日本新一代“大鲸”级潜艇
旧日本海军在一战后非常重视潜艇,并且在当时独树一帜的发展大型远洋潜艇,以其“海大Ⅱ”型潜艇为例,最大水面航速22节,能以10节速度巡航10000海里,性能位居当时全球前列。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先后装备3000吨以上规格潜艇52艘,同时期全球其他海军仅装备3000吨以上潜艇4艘,甚至日本还建造了3艘5000吨级的超大型潜艇,其对潜艇的重视可想而知。具体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夜,日本共装备各型潜艇62艘,其中超过一半是服役时间较短的新式潜艇。在袭击珍珠港时,日军最重视的第1、2、3潜艇中队倾巢而出,共28艘大型潜艇参与大战,结果一无所获,甚至被寄予厚望的袖珍潜艇渗透作战也无一战果(只是为美军贡献了第一个日本战俘),自己反倒在几日后被击沉一艘伊-70大型潜艇。
▲旧日本海军将大型潜艇视为和美军决战的重要武器
1942年1月11日,日军伊-6号潜艇发现美军航母“萨拉托加”号,由于当时交战位置不利,伊-6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4300米外发射3枚鱼雷,结果居然有1发命中。“萨拉托加”号左舷进水1100吨,被迫返回本土维修6个月之久(这也是这艘经历了整个太平洋战争的美军航母,传奇生涯中第一次受伤)。日军潜艇之后一直在夏威夷海域活动,但收获寥寥,只击沉了几艘商船,没能实现封锁美军舰队的战略意图。6月中途岛海战中,日军伊-68号潜艇在最后时刻进入战场,成功在6艘美军驱逐舰的监视中,将“约克城”号航母击沉,并顺利逃脱。
▲“萨拉托加”号一直熬到战争结束,后来毁于核试验
不需要太多的军事素养,也能明白这与其说是日军潜艇发挥出色,不如说是美军驱逐舰太无能。号称潜艇克星的驱逐舰,在5:1的巨大优势下(有一艘驱逐舰在为航母提供救援电力),未能将潜艇击沉,这是难以想象的。更关键的是,类似事件还在继续发生。8月31日,日军伊-26号潜艇在3500米外,对着刚返回战场的“萨拉托加”号发射3枚鱼雷,其中1枚命中,这艘倒霉的航母又回厂维修3个月。事后,美军3艘驱逐舰反复攻击至天黑,伊-26又顺利脱身。9月13日,日军伊-19号潜艇,在900米距离上向“黄蜂”号航母发射6枚鱼雷。被日军视为秘密武器的95式氧气鱼雷,威力确实不凡,3枚命中“黄蜂”号,将其击沉。另外3枚脱靶的鱼雷中,有2枚一路直行,击伤“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还击沉一艘驱逐舰,伊-19同样顺利脱身,当时美军驱逐舰反潜效能之低,可见一斑。
▲“黄蜂”号航母几乎没有什么战果就被击沉
在整个1942年中,日本潜艇部队击沉两艘航母,两次击伤“萨拉托加”号,使其在当年基本没有发挥作用,战果还是不错的。然而,这份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源自美军驱逐舰低能的反潜水平。这一年日军损失了20艘潜艇,原因各不相同,但没有一艘是被美军驱逐舰击沉(甚至美军潜艇部队都击沉了4艘日军潜艇),这已经不能算是巧合。对此,美军痛下决心,大力更新反潜装备并加强相关训练,与此同时,日军潜艇则依然保持极其守旧的作风,很快局势就扭转过来。在1943年,日军损失29艘潜艇,仅击沉美军一艘护航航母。1944年,日军损失潜艇58艘,战果寥寥无几,开始指望丧心病狂的“回天”自杀鱼雷,不过实装战果依然欠佳。
▲疯狂的“回天”自杀鱼雷并没有获得什么战果
在整场战争中,日军潜艇表现和其纸面上的优秀性能极不搭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呆板的战术准则。举个例子,日军潜艇在攻击美军航母时,不愿意升起潜望镜增加暴露风险,普遍坚持通过听声器完成最后瞄准,才会出现近距离射击中,射击精度低得发指的情况。同样,处于避免风险的考量,日军潜艇不愿意靠近美国港口和海岸线,甚至在执行侦查任务时,也更愿意使用水上飞机,这也使得其纸面上强悍的续航力没有获得多少战果。最后,日军潜艇指挥也极其呆板, 美军在1944年5月破译日军通讯后,对日军潜艇部队展开围猎,其中“英格兰”号驱逐舰在12天内,先后击沉日军6艘潜艇,而后者也一直呆板的在这一海域活动,直至损失殆尽。
▲反潜记录至今依然没有被超越的“英格兰”号驱逐舰
日本海上自卫队这几年装备发展速度还算可以,但人员素质却频频出现问题。同时,在美国驻军的现实压制下,其看似先进的潜艇编队,究竟能在战术层面取得多少发现,也是很难说的事情。手握先进编队,实则不堪一击的历史,谁又知道会不会再次发生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